回饋與心得

2021 修課與旁聽同學回饋評語

鈞(長庚大學醫學系,大三生)
修習夏季學院「技術哲學導論」課程,相當有收穫,是一次難得的修課經驗。作為一門通識課,本課程能夠讓各週同學各司其職、掌握文本,並積極參與討論,是我原先以為難以達成的事情。本門課程的授課與討論品質皆對知識內容的吸收相當有幫助。

邱○雯(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生)
這堂課雖然時間只有短短幾週,但是由於內容挑戰了整個西方許多學科學術思維長時間的積累,讓人感覺是以一個新「起點」的方式拋給大家許多問題繼續深入探究,非常有收獲。

黃○晴(長庚大學醫學系,大一生)
這門課讓我對「技術」,有了不一樣的看待及思考方式。在修習這門課之前,其實不曾停下來好好思考技術二字的涵義,就算提到,也僅將他化約成人類長久以來的文化結晶,視其為一項工具;然而,在修習這門課後,漸漸開始用不同的視角及層面審視技術,也許是其背後的當代社會結構,也許是其隱含的權力關係,對技術有了不一樣的思考,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應考慮的問題即可能造成的結果也更清晰。

蘇○樺(臺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所,碩士生)
我學習到透過哲學方法的討論去理解各類型的社會現象,重新審視技術的意義與關聯。課堂中的討論為我建立了一個新的思考脈絡,對於從未接觸過哲學的我,開啟了全新的視野。不同於設計背景的實務導向,透過思想學說的交織,成了更全方位的宏觀思考——這個邏輯是我完全沒有接觸過的!

林○捷(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這是門含金量非常高的課程,非常高興能完整的度過這六週。再次感謝老師,開了這門這麼有意義的課程!

蔣○霞(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生)
上課到現在為止,老師帶出的很多案例,讓我們閱讀的文獻,讓我對技術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技術就是我們身邊的東西,原來用 STS 和技術哲學的視野去看技術,帶出的理解和認識完全不一樣,讀的文獻,老師協助厘清的概念和觀點雖然讓我覺得有些挑戰,但是這樣的新認識總覺得特別驚豔到我,也讓我覺得很有驚喜,很期待能夠知道更多。

王○翔(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大四生)
我覺得老師的課程規劃很棒!文本的選擇安排上可以看得出來是精心設計的,循序漸進的探討技術與人的關係,格局不斷擴大增廣,文本間前後呼應、環環相扣,在學習上覺得自己正慢慢朝著技術哲學的核心前進。簡單來說,這堂課算是有符合,甚至超越了當初我在選課時的期待。我也很喜歡上課方式。小組導讀的形式,還有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我覺得讓學習更有收穫,而且老師和助教不會讓人有高高在上的姿態,有時學生提出新的知識或看法時,老師助教都會真誠聆聽,甚至也說自己學到了一課。真的很幸運能上到技術哲學這堂課,讓我在被 COVID-19 搞掉了最後大學生活和暑假後,還能有這麼好的機會學習。

林○洧(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大一生)
整體而言,對於這堂課我始終是保持高評價!老師可能是因為年輕所以跟同學的互動也蠻好的!助教也非常給力,雖然給了很多我們根本時間上做不出來的意見,但仍舊可愛!

陳○妤(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大二生)
我覺得修這門課對我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哲學這個科目是完全在我的舒適圈之外的,更何況是我之前完全沒有聽過的技術哲學。我覺得上課的時候老師使用的解答方式其實很平易近人了,老師會試著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來為大家解答,對我這個哲學新手來說很有幫助,能夠讓我對於一些抽象的理論有基本的理解。非常感謝老師這個暑假的陪伴,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難忘的、充滿哲學氣息的、充實的暑假,雖然閱讀這些文本對我來說有一點痛苦,但是我覺得課堂的氣氛真的很好,上起課來其實蠻愉快的!

王○銘(長庚大學醫學系,大一生)
這門課程最令我覺得安排妥當的地方,莫過於它的文本安排了。每一篇循序漸進,若有一篇沒有讀,基本上之後就很難連接起來。換句話說,知識是可以逐步層層積累的。我很喜歡這樣的安排。

齊(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大三生)
我很喜歡法蘭克福的批判理論,但其實也很感受的到過去批判理論造成當代劇烈影響早已不復存在,但我也覺得在看許多主流學科向資本主義或新自由主義妥協時,所謂社會學或人文自然科學如何保持這種批判精神,但又不會過於激進或陷入大拒絕而脫離社會,要如何在這之中權宜的抉擇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對我來說我覺得荷蘭學派的解法算是提供了一種出路可以參考,幫助思考人與科技、自然如何和平共處。

戴○禎(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碩士生)
老師跟助教都非常積極的鼓勵同學參與,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並不是所有老師都是如此,這樣的態度跟課堂氛圍,其實默默影響了我自己對技術哲學這個領域的印象。對我這個完全沒有接觸 STS 跟 POT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甚至也沒有哲學或社會學基礎的人來說,技術哲學真的很有趣!

許○昕(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以往從有限的文化研究的知識看待技術發展,腦中只有粗略的對工具理性的批判,加上兩次世界大戰和核武危機作為血淋淋的例子。上了這門課才學到更細緻的討論方式,懂得區分大寫的、形而上的 Technology(談論本質),以及具體的、生活中的技術系統和技術物(從實際經驗出發)。以往一概而論的認為技術發展和資本主義發展是手牽手的共謀,這才意識到原本的批判只是一個外行文科生因為不了解而創造出來的稻草人啊!

王○翰(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生)
雖然之前有修過一些技術研究的課,但大多比較著重在經驗性研究的內容討論,沒有這麼深入地討論過哲學的觀點,要弄懂這些哲學家的流派與思想轉變其實是滿困難的,也需要花不少時間才能熟悉。儘管如此,我覺得老師的安排與上課時的總結滿能扼要地勾勒出整個技術的哲學的背景與發展。

2021 全國夏季學院徵文比賽獲獎心得

[技術哲學導論是唯一有兩位獲獎者的課程,分別為第一名與佳作]

洪心瑜_大衛的投石索_110 年全國夏季學院徵文比賽.pdf
邱立軒_重新理解技術_110 年全國夏季學院徵文比賽.pdf